品牌塑造中视觉对商业的驱动力

2017年12月15日
举个例子:我们平时都会去大大小小的超市购买酸奶,就算是一个小型超市,酸奶的种类就有十几种之多,如果我们把酸奶上的品牌摘掉,就只能通过酸奶上的成分标签中一一排查,“我爱喝水果味的”,“我需要无糖的”等等。找出适合我们口味的那一款酸奶变的不那么容易,时间成本也随之而来。
然而品牌的存在使我们快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,“这个品牌的酸奶我喝过,很好喝!”,我们甚至可以轻而易举的推销给旁边的朋友。是的,直奔主题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。
那么,在移动互联的市场中,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商品何止几十种酸奶?也就是说,品牌的意义更趋近于让我们优化有效时间去选择。于是,淘宝中的天猫出现了,京东也扛起了“自营”的大旗,还有网易考拉……这些品牌汇聚平台让我们购买产品时更加放心,慢慢的,它们也成了品牌。
今天,我们两天之内所接受到的信息就像从人类开始到千禧年一样多。这将带来不可预估的商机,但与此同时,我们作为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作出的选择数量也不算增加。一个人通过他或她的感官每秒吸收约1100万比特。然而,我们处理这些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理性思维的能力仅限于每秒大约50-100比特。(出自《大英百科全书》)尽管这种模式带来的信息量还在不断增加,可我们转化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没有改变。
太多的选择意味着做出太多的决定,这可能是压倒性的。最坏的情况是导致没有决定的程度:停滞不前。如果不是这个极端,那么过多的选择往往会导致对我们最终做出决定的不满,因为在整个漫长的决策过程中堆积的期望实际上并没有实现。
我们将写一个新的剧本并灌入品牌,并实时更新。优质的品牌应该会像朋友一样了解你,并将你带入它的情景模式中。一个咖啡品牌会这样与你交谈,当夏天到来时,它会跟你说:“你好我的朋友,如果你被太阳烤的心烦意乱,我们这里有冰镇的美式饮品,让你有个好心情!”当漫天飘雪的时候,它又会跟你说:“你好我的朋友,拿起一杯温暖的拿铁,继续前行!”当然,如果你并不喜爱咖啡,它仍然会说:“你好我的朋友,进来坐坐,我们很高兴认识你!”
显然,一个暖人心间的打招呼方式使得品牌变的主动。解决这一问题的品牌终将赢得未来!